為響應政府網路分級制度,本站全部內容為限制級。未滿十八歲的小朋友趕快關掉網頁去玩皮卡丘打排球吧。

[寫寫]馬英九,還我牛!

說真的,我並不很能夠理解,民進黨830大遊行的許多訴求…
雖然說參加遊行的人也不見得弄的懂啦(攤手)
但我其實也對馬英九團隊,有關經濟方面的一些方向有一些意見;當然,拎背是學物理的,討論經濟可能會有不少小謬誤,但大方嚮應該是沒問題的。

首先,開宗明義,馬英九團隊主要奉行的經濟政策,基本上是凱因斯主義。
凱因斯主義有很多面向和許多不同的細節,不過大致上來說,凱因斯主義認為整個就業市場並沒有一種「力」會使得整體趨勢往「就業律100%」靠攏(恰好和古典經濟學派相反)。也就是說,如果沒有外力去介入市場,則就業率會越來越低。另一方面,凱因斯認為,需求的減少是經濟衰退的主因。用最簡單的語言來說就是,如果大家都不花錢不消費,那這樣賣東西的人就賺不到錢,那這些賺不到錢的人就因為收入不足所以更不敢消費,因此產生經濟蕭條的惡性循環。

所以我們可以發現,信奉凱因斯主義的政府會採取什麼行動呢?
那就是,政府會很積極地去介入市場。因為根據凱因斯主義,如果沒有外力介入,那就業率會越來越低,消費力也會越來越低;所以政府的介入就是這個必要的「外力」。而政府介入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要提昇人民的消費力。

對於這種介入,最簡單的理論就是挖洞理論:
早上由政府出錢請一千個人到空地去挖一個大洞,到了下午再請一千個人來把這個洞填回去。明天也是一樣。
這會有什麼結果呢?挖洞的人就有工作啦,有工作就有薪水,有薪水就會拿去花,拿去花就會刺激消費,所以經濟就會變好。
所以這就是小英所說的「擴大內需」的意義。
而這樣還有另一個結果,就是可以提振人民(尤其是投資人)對市場和前景的信心。
如果投資人對市場前景有信心,那這樣他們就敢砸錢下去投資,經濟就會復甦。

那凱因斯主義要怎麼克服通膨的問題呢?
很簡單,還是一樣是需要有外力介入,通常這外力就是政府。
如果物價一直漲,那就會引起人民的恐慌,而也會有人藉由物價上漲炒作牟利,而且「覺得物價會一直漲」的心態會讓民眾不敢去消費;而由以上的理論,這會使經濟衰退。
其實這樣的問題在總統還姓蔣的時候就發生過了,那當時的執政者是怎麼解決這種問題的呢?
他們直接介入民生物資的價格,把價格一口氣抬到超級高。因為價錢太高,遠高過原本放著不管自己漲得速度,所以就會有好一陣子不會再漲價。舉例來說,假設汽油原本一公升每個禮拜會漲0.2元,那政府一口氣把油價漲個2塊,那是不是至少有十週不會漲價?而且就算真的過了十週,也不見得會再漲,因為政府介入前的漲幅除了成本作祟之外,還會有市場炒作的成份在,所以「真正」的漲幅可能不到0.2塊。那雖然一開始大家會在那裡靠腰油價貴靠腰一段時間,但是至少物價沒有一直在漲,所以大家的信心還是漸漸會回覆;至少就不會有人去屯油了。那已經漲上去的價格,就再慢慢的,隨著整個大環境的景氣變好,再慢慢調回正常的價位。
所以小英的執政團隊,基本上就是這樣搞的。

那,這理論看起來不錯阿,有什麼不對的地方嗎?
當然是沒有什麼不對的地方;凱因斯理論是真的經歷過大蕭條考驗的理論,再怎麼樣,都不會有什麼大問題。
但是問題出在於,效率。
不管是一開始說的挖洞那套,還是漲價的那套,其實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恢復大家對於消費的信心。
可是這些方法都只有在「整體大環境,雖然突遭巨變導致大家失去信心,但是基本上整體的趨勢還是慢慢向上爬的」的時候,才能發揮最大的效果。所以這套方法在姓蔣的年代用起來很好用。
而且這套理論在那個年頭非常流行。很不巧的,現在國民黨中生代的這群人,大部分都是那時候出國留學的;自然,各個都是凱因斯的信徒。

那在現今的社會,這套理論仍然管用嗎?
坦白說,不是那麼管用。
若是以宏觀的,全球經濟狀況來說,竊以為目前遇到的瓶頸在十年內能夠衝破就是萬幸(沒辦法,太久沒打仗了)。
也許在十年內可以過得去,至少在小英的任內是絕對沒辦法的了。
所以凱因斯的這套,在台灣有沒有用?效果一定是會有,但是絕對很有限。
當然啦,雖然我不是很想承認,不過根據我目前的觀察,小英上任之後民眾的消費力的確是有比以前高了不少。
但其實這不是我最有意見的地方啦。

其實之前和我爸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討論到這裡,我們的看法就有差異。
凱因斯的那一套,說實在是很保守的一套作法。而且,他最大的特徵就是政府什麼都要管,換句話說,如果你是投資人,你在許多方面可能就不得不面對許多政府的挾制;換言之就是在某種程度上會綁手綁腳的。
但是好處就在他的保守,所以基本上不會出什麼問題;雖然經濟成長得緩慢,但是「成長」這件事是毋庸置疑的。雖然不見得會有什麼大作為,但是卻可以穩定的成長。根據我老爸的看法,這樣是比較好的。

但是我不這麼認為,我倒比較想要一個,能夠有一個能夠「競爭」的舞台,是比較重要的。
所以這樣的方法可能是種保護,但也是種束縛。
我是比較希望政府能夠提供的是一個能夠讓我們這一代自由去發展的空間啦。
也許這就是還沒出社會的人,和已經退休的人的心態差別吧…
其實我老爸說的我又何嘗不懂?但我不願懂。
因為,像我這樣的人,如果沒有夢想,那就什麼也沒有了。

(攤手)總之,希望以後出社會之後,能夠在生存遊戲中活下來阿。

8 則留言:

  1. 現在重點是挖洞填洞的人都是外勞阿...
    台灣一堆人都在等政府每個月的補助
    過最低限度的生活

    我個人覺得像低收入戶補助那些才是最大的問題

    回覆刪除
  2. To 點點:
    你說的外勞,多半是扁政府時期的政策…
    唉,說真的,國民黨搞經濟再怎麼弱也弱不過民進黨。
    國民黨用的是凱因斯那套,但是民進黨用的是馬克思那套阿~

    回覆刪除
  3. 問題是他們不改阿....

    不敢改的話那持續下去跟陳水扁有啥差別
    還國民年金勒= =

    回覆刪除
  4. (攤手)反正國民黨一貫的行事風格就是這樣,標準的官僚體制。你覺得他們會做什麼大刀闊斧的改革嗎?當然不可能阿…

    回覆刪除
  5. 是說你希望馬先生還你什麼牛?

    回覆刪除
  6. 就,華爾街門口那頭牛…
    馬英九,還我牛市(敲碗)!

    回覆刪除
  7. 我比較好奇的是....
    你會跟你父親談經濟..
    而您父親也會回覆您凱因斯的那一套..
    真是虎父無犬子啊....
    您那時是想跟他要生活費嗎???所以才會談到經濟.......
    哈哈哈開個玩笑..
    還有針對於您比較想要一個,能夠有一個能夠「競爭」的舞台..我也有一些想法給您參考看看.沒有對錯..
    現在是M型社會,想要以「競爭」來比,有錢人成功的機率較高,不知您同不同意,最後社會會變成有錢驅逐沒錢,齊頭都不平等了怎麼競爭,同一區開早餐店來說,一個自己開的,跟連鎖開的,連鎖決定這一區打賠本戰打二年,自己開的可以撐多久,等自己開的倒了連鎖再漲價,
    舉的例子不好,只是要說明「競爭」及M型社會.

    回覆刪除
  8. 呃,這樣說好了,我並不相信M型社會的理論。
    基本上,以一個資本主義國家來說,中產階級永遠都是維持社會安定的主要力量。
    如果真的出現M型社會,那唯一的結局就是無產階級大革命,或是重新回到專制政府。
    所以我不認為資本主義國家會出現M型社會。
    其實仔細想想也可以明白,怎麼可能超有錢的人會和赤貧的人一樣多?有錢人的錢也是從別人手上賺來的,要有很多很多個窮人賠的錢才能生成一個有錢人阿。

    以我的理解M型社會,是要表達「中產階級」的門檻將會提高。也就是,如果你不賺更多錢,你就會從中產階級掉到窮人那一邊。換言之也就是維持基本溫飽生活的成本在提高。所以其實這只是原物料成本上漲,和經濟停滯的一種現象。

    又回到競爭而言,根據大金剛法則,大者恆大這點是毋庸置疑的。大企業的資源夠多,所以遇到新的衝擊時能夠負荷得了損失。所謂的負擔得了損失有很多種層面,你提到的削價競爭是一種。但是大企業在什麼時候會願意以一段時間的虧損投資,換取未來可能的利益呢?當然是他們覺得這隻雞雖然不下蛋,但以後下的會是顆金蛋的時候。換言之,他現在賠錢養這隻雞,是為了要把牠養肥成金雞母。可是,如果這雞好不容易孵出了個蛋,卻只是一顆普通的雞蛋的時候,大企業會怎麼處理呢?
    當然是當下就把這隻雞給宰了,認賠殺出;雖然飼料錢已經花了,但是他們負擔得起,而且宰了雞之後還有雞肉可吃(多出的空閒資金可以週轉)。

    雖然養雞和宰雞這兩種「方式」都是會出現的,但是以現在的大環境來說,採取宰雞的比例遠大於養雞。
    這就牽涉到機會成本的問題,如果你養一隻雞,雖然不花什麼錢,但是這筆錢不管怎樣就是被「卡」在那裡。而如果我當下宰了雞,雖然之前有虧損,但是我手上就多了筆活的錢;再現在這種,世界經濟變化的如此快的時代,一筆有限的活的錢,其價值是大於一隻只是有潛力的雞的。

    好像有點離題,拉回來談「競爭」的舞台好了。
    我指的競爭,指的比較多是有關「政策」上的。
    舉「關稅保護」的例子來說好了,任何國家都有關稅保護,對於外來的產品課以較高的關稅製造價差,藉此以保護本國產品的銷售。
    但是「保護」的同時,也會變成一種限制。如果本國產品一直缺乏與外國產品的競爭,那會發生什麼事呢?舉個我比較熟悉的例子,光陽(Kymco)和本田(HONDA)來比較吧。三四十年前,我們的光陽還曾經幫本田做過技術支援,結果現在人家的ASIMO機器人都在跳舞了,光陽還在用那顆當年和本田一起研發的GY6引擎。人家本田過了六十年,資本額從零變成八億多美金。而過了四十年,光陽的資本額從零,變成零點多億美金。所以這就是我說的,我寧可政府給我們一個可以「競爭」的舞台。

    當然,這只對年輕人有幫助啦。試想,若是一個企業要提昇競爭力,他們的策略多半會是炒掉老的正式僱員,然後把這些省下來的錢拿去請約聘的年輕人。而這些約聘的如果混的不夠好,馬上又被炒掉換新人,但是至少他們還有混出頭的機會,而且就算被炒掉找新工作也不難。對那些被炒掉的老員工來說,中年失業卻是個嚴重到會讓人燒炭的危機。不過,不管怎麼說,獲益的還是企業(攤手)。就算新人沒啥用,至少人事裁減就省了很多錢(而且帳面上的營收會變好,這關係到股價);因為老員工領的薪水多,新人的起薪少,甚至光裁員就可以增加獲利(帳面上的)。

    阿,落落長一大堆,其實重點只是想靠北一下光陽而已(硬要找出不存在的重點還真難阿)。

    回覆刪除

已經到底了,不要再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