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晨光教會搬了新家,可喜可賀。
這讓我想到一個曾經做過的夢,故事是這樣開始的。
從前有一個高中生,他在高一的時候,他們教會的大人們說他們有一個「異象」(vision,在此指神的啟示,多指圖象式的天啟)。
他們說,教會要外展了,要換到新會堂(會堂就是基督徒聚會的地方。不用「教會」這個詞的原因是,教會這個詞可以指基督徒的群體也可以指基督徒聚集的場所。為避免混淆,在指「場所」時多用「會堂」)了!他們說他們在異象中看到在社區的另一頭,一間廢棄的保齡球場將要被興起成為神的聖殿。
(意思就是,那裡是適合蓋新教會的地方。教會的人們喜歡用一些其他人聽不懂的專有名詞。這是另一個故事,在此表過不談。)
於是他們在教會的講台上宣佈了這個消息,台下歡聲雷動,掌聲四起。
教會發起了建堂奉獻的運動,他們鼓勵大家把原本的十一奉獻(就是奉獻收入的十分之一)之外的十分之一「分別為聖」(在這裡的意思是,從你的皮夾裡拿出來)出來,奉獻作為建堂的經費。
教會的大人們開始帶領大家到保齡球場的廢墟禱告,他們說那裡有很強烈的「惡者的權勢」(意思是,那裡給人一種很不舒服的感覺),所以又在講台上鼓勵大家每天為新會堂禱告。
於是乎,這樣的日子過了一年。
大家的熱情不再,繼續作「十分之二」的奉獻的人也漸漸少了。
教會的大人也開始煩惱,因為在許多方面——與原地主之間的溝通、價錢的談判、與承包商之間的協商,甚至是周邊居民的反應——他們都遇到了困境。
然後有一天,他們在講台上這樣宣布:我們前幾天禱告的時候,在神那裡聽到了聲音。神說,你們要把舊的東西奉獻給我嗎?我們聽到了之後恍然大悟。是阿,我們教會的會堂,不管是現在所用的這個房子,或是先前聚會的地方。通通都是新落成就被我們租下來使用的地方啊!我想我們要奉獻給神的東西一定要是新的,最好的!
語畢,台下又是一陣掌聲。
之後過了半年多無消無息的日子。當然,在這段期間,教會的大人們還是不斷的找新的地方。
就在這段時間,他們找到了幾個還不錯的地方,不過因為一些我不知道的因素,所以一直沒有下決定。
這時,某郭姓牧師應邀來到教會做佈道(即演講)。晚上,郭姓牧師她和教會的大人們在聊天和準備演講的內容時,他們聊到了有關新會堂的話題。
郭牧師聽到了之後,她表達了贊同,並表示會把這個問題在禱告的時候向神提出。
隔天早上,她和教會的大人們說,她看到了異象。
她說,她看到了一棟建築,裡面有成千的人在聚會。那棟建築的窗戶是像巴洛克時期的教堂一樣,有著尖拱形狀的窗戶。
教會的大人們瞠目結舌,因為他們不久前看過的房子正好有這樣的窗戶。
自然,在郭牧師的演講中他們宣佈了這個令人振奮的消息。
接下來又是慣例的歡聲雷動。
然後是慣例的無消無息。
大家也都很有默契的不談這個話題,畢竟新會堂再次談不攏並不是什麼值得拿出來說嘴的事。
然後就在這沉默的時候,這高中生升上了大學。
在台南讀書的他,某次回到教會時才知道教會有了新的會堂。
新會堂既不是在保齡球館,也沒有巴洛克的尖拱窗。
而是在某個曾經是高雄地標的辦公大樓的其中一層。
然後我的夢就醒了。
這個夢有什麼啟示嗎?
嘖嘖,我不知道。
騙我沒讀書,這那是夢..
回覆刪除哪有那麼清楚的
你的意思是
不要濫用類似"這是從神而來"這種話??
你的網誌之前好像有寫過這類的看法
這玩意兒就是典型的,「知道的不要說,不知道的不要問」。
回覆刪除有些東西不可以說太明,對大家都不好。
啊拉,我就是那種從小在教會長大,爹是傳道人的那種小孩,我們家最近的話題是:現在的教會提圣靈的工作或是神的旨意已經泛濫過頭了,甚至到了很隨便的地步……
回覆刪除雖然詳細原因不明,不過我倒認為有某部份的原因是,最近的人們太看重所謂的「屬靈上的感覺」。
回覆刪除人們都期待神蹟,人們都希冀看到上帝的啟示。我們期待看到特會裡大家被聖靈充滿而倒下,期待每個人開始說方言。
但是聖經從來沒有說,這是最重要的事。也沒有要我們去追求這樣屬靈上的「特異功能」。
從另一個觀點來看,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人會覺得什麼都是「聖靈的工作」,或是「天啓」。
就像樵夫掉了斧頭的寓言一樣;掉了斧頭的樵夫看到每個人,都覺得那人偷了他的斧頭,每個人都越看越可疑。殊不知其實斧頭是被自己忘在家裡。心理想的是什麼,就會怎麼樣解讀你所看到的。
然而聖經說,不可妄稱神的名,所以我認為言必稱聖靈並不妥當。畢竟我們不應該去揣測神的心意,為他下定論。
握手,我也是這么認為的說。話說,你看過歸正神學的東西沒?就是唐崇榮牧師呼吁教會回到圣經。
回覆刪除話說,今天才剛看到一個追求“感覺”的信徒大罵說教會應該是自由的,誰都可以來,不應該有那么多守則(老實說,這守則全是根據圣經的教導所定下的,特別是針對要如何預防分裂教會一事)。
嗯,我沒有看過歸正神學的書,不過我大致上知道歸正神學。據我所知,歸正神學是以加爾文體系為主軸,以回歸聖經為依歸的神學。
回覆刪除雖然我個人滿支持加爾文的神學觀(因為許多想法雷同),但是加爾文神學的預定論讓許多派系很感冒(雖然我是支持預定論的)。
另外,我支持歸正神學對聖經的態度,也滿支持加爾文的神學觀,但是我並不能接受加爾文派系對於政治的看法。他們認為國家(政府)應該附屬於教會,所以鼓勵基督徒從政。
也許妳們馬來西亞的情形不同,不過台灣的加爾文派系教會(長老會)對政治的確非常的熱中。而又因為種種因素(這牽涉到台灣教會的發展史),長老會和台灣的政黨之一(民主進步黨)有著很密切的關係,許多檯面上的政治人物也同樣是長老會的重要幹部(有興趣的人可以Google看看)。可想而知的,權力會帶來腐敗。因為政治所牽涉到的權與利,使得長老教會漸漸的變的「世俗化」。雖然近幾年長老教會也開始嘗試做出改革,但因為其嚴密的教會體系以及許多「教會耆老」的固執,改革的進度相當緩慢。
因此,我並不贊同「政府應該附庸於教會,為教會服務」的概念。
另外好奇的是,教會理應是對所有人都開放的,畢竟聖經並沒有禁止人來到教會。但是這僅限於未信者。
對於基督的門徒,新約聖經裡面有許多篇幅在說要如何管理教會(因為新約聖經有許多都是保羅約翰寫給眾教會的書信),這些都是值得去思考並實行的。不過我不清楚妳這裡指的「教會應該是自由的,誰都可以來,不應該有那麼多守則」是指哪一方面 ^^"